我与谢小60年:祖孙三代谢小情
作者系谢家湾小学(杨二校)74级校友
我母亲江淑筠是1964年从李家沱小学调到当时的杨家坪第二小学校(简称杨二校)当老师的,因为父亲当时还在外地工作,所以家里就我们母女二人。那时学校就是在一座小山坡上孤零零的几栋房子,周围都是农田,没有围墙,更没有校门。操场就是几栋房子中间一块坑坑洼洼的黄土坝子,一下雨到处都是水坑,走在上面必须小心翼翼,一不留神就会滑倒,四脚朝天滚上一身黄泥。那时的老师要家访,常常是妈妈放学后就到学生家里去家访了,留下我一个人在家,放学后自己做完作业,就眼巴巴等妈妈回来,因为年龄太小,不会做饭,妈妈不回来就只有饿着,冬天天黑得早,小小的我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,就站在大巷子口(那时我们都叫教师宿舍进门的通道叫大巷子)的路灯下眼巴巴的向妈妈回来的方向张望,经常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,其他老师好心叫我去他们家吃饭也不去,就想等妈妈回来一起吃,遇到健谈的家长或者是走访的学生家比较多,妈妈常常要9、10点钟才能回家,我才高兴的和妈妈一起吃晚饭。有时放学后,遇到一些未完成作业的或者调皮捣蛋的学生,妈妈也常常把他们留下来耐心的讲解、教育,基本没有时间过问我的学习情况,害得我在心里抱怨,妈妈根本不是老师,从来不教我。
说到她不教我,也不全是,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,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全班做检查的事就和她有关。那时已经是小学五年级了,我读的五、三班,班主任是沈金美老师,一次全校大扫除,各班都在教室做清洁,我也积极的参加劳动,当时教室在二楼,我看见窗户下面正好有一张桌子,就毫不犹豫的站上去抹窗户,刚抹一会儿,一个女同学走过来说桌子是她放的,她要做窗户的清洁,要我下来,因为我已经在做了,就不想下来,于是两个人就争了起来,女同学说:你是老师的孩子难道就要得意些?我想都没想就说:怎么啊?我先来,老师的孩子就是要得意些哦。糟糕!就为这句话,同学告到了沈老师那里,这件事也被在同一个年级当四班班主任的妈妈知道了,于是她给沈老师说,让我必须在全班做检查,老师的孩子凭什么得意?必须给我一个教训,哪怕慈母一样的沈老师说情也不行。于是,我经历了人生唯一一次向全班同学作检查。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,今天仍然记忆犹新。从那时起,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在哪里,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要谦虚谨慎,认真做事,低调做人。
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,2002年,儿子李佳谕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跨进了学校的大门,这时的杨二校也更名为谢家湾小学,学校环境已旧貌换新颜,围墙内宽敞平整的的塑胶运动场,高大的教学楼,各种活动室、实验室让孩子们充分的施展天性。每当听到学校升旗时的国歌,大队活动时的鼓点,都会让我一阵激动。儿子从出生就在校园中长大,适应了学校的环境,从一年级起就管起了班上教室的钥匙,六年间每天都是早早到教室开门,从不间断,也从没把钥匙弄丢过。虽然我家就住在校园里,却比班上同学都去得早,从没听他有过怨言。他的班主任谷艳老师总是鼓励他,让他觉得能为班上做点事情无比自豪。
儿子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,2005年刘希娅校长受邀参加“亚洲艺术教育论坛”做报告,她把学校“朵朵合唱团”也带到北京参加开幕式演出,儿子也第一次离开我们远行,在老师的带领下,他独立、阳光,开朗,不仅和同学一起圆满完成演出任务,还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,第一次登上长城高唱校歌“红梅花儿开 ,朵朵放光彩 ,我们迎接春雨 ,我们走过四季 ,六年影响一生……”,第一次在长城上用英语和外国奶奶对话,骄傲的告诉她:我们是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学生。回家之后,儿子叽叽喳喳的汇报北京之行,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,我和妈妈都觉得仿佛一夜之间孩子长大了,懂事了,变得越来越自信,越来越独立。谢家湾小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!如今儿子已是一名大四学生,每每回想起小学时光,他总说小学六年培养了他的责任心,培养了他的团队合作精神,那是他收获最多,最快乐,最丰富多彩的六年。
妈妈、我、儿子我们祖孙三代和谢小有着割不断的情感,由于妈妈的关系,我家在学校教师楼一住几十年,亲眼看着学校从几栋简陋的校舍,发展到现在焕然一新的老校区,现代化的华润谢家湾小学新校区,看着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,看着年轻的老师朝气蓬勃的入校任教,看着老教师硕果累累的退休离校,学校环境变了,老师换了,但是谢小人的精神风骨没变,“六年影响一生”的办学理念没变,老师们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没变,一届一届校领导开拓创新,勇争第一的精神没变……
我们由衷的为我家祖孙三代都是谢小人感到自豪。更为如今成绩斐然的谢家湾小学骄傲!
曾经分享: